问学沙龙丨院士面对面:照亮海德学子思辨之路
发布者:赵伟翔
发布时间:2025-04-10
浏览次数:10
2025年4月9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海洋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所所长宋微波受邀参加海德学院全年IP系列活动“问学沙龙”之“院士面对面”活动,与海德学子齐聚一堂,展开深入交流。活动由海德学院党委书记马宇虹主持,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祁华,团委书记胡博凯等出席活动。
座谈交流
交流过程中,宋微波院士首先围绕强调教育的核心功能之一“开启智慧”进行分享。他指出,开启智慧并非单纯的知识积累,而是在于分析思考、归纳推理、创造性思维等思辨能力的培养。通过具体生动的案例、深入浅出的讲解,宋院士启发同学们学会“动脑筋”,学会辩证地看问题,鼓励大家在大学阶段着力发展自己的思辨能力,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 | ![]() | ![]() | ![]() | ![]() |
![]() | ![]() | ![]() | ![]() | ![]() |
宋院士幽默真挚的分享,引发了同学们的强烈共鸣。从个人理想到留学选择,从学术兴趣到专业成长,从科学前沿热点到科研探索路径,同学们纷纷结合自己的思考提出问题,踊跃表达自己的观点。宋院士循循善诱、娓娓道来,引导同学们积极思考,并就大家关心的问题一一耐心回答。同学们也在思想的交流碰撞中,充分领略到学术大咖的学术视野与独到见解,深刻感受到科学研究的艰辛挑战与独特魅力。
本次“院士面对面”活动为海德学子搭建起坚定理想信念、深入学习思考、明晰生涯规划的平台,是对习近平总书记给学校全体师生重要回信精神的生动践行。在与宋院士的面对面交流中,同学们深刻认识到思辨能力的重要性,进一步深化了对学术研究的认知,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受益匪浅。
座谈感悟
田书霖 2023级数学与应用数学
聆听宋院士教诲,我感受到了科学探索的真谛在于“破”与“立”的辩证统一。他谈及科研育人,强调思辨能力是学术生命力的核心,鼓励我们以逆向思维审视既有结论:“真理常藏在常识背面”。宋院士以实际研究项目为例,他眼中闪烁的不仅是智者的深邃,更传递着科学精神的火种:以批判性思维为刃,以好奇心为舵,将“为什么不能”的追问践行于科研探索的每一步。
章铭楷 2023级食品科学与工程
听完宋微波院士的讲座我深受启发。最开始宋院士强调了思辨能力的重要性,让我意识到独立思考是成长的关键。同时宋院士关于未来规划的观点让我明白,生活充满机遇和挑战,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这些收获让我对自己未来的道路更有信心。
李荣霄 2024级生物技术
我常以为世界的最大幸运,自己前进的最大热情,是有一众能无比认清现实,才华横溢,同时终生正气不减的人物。从宋院士平实坚定的语句,从我心底激起的志气和信念,我可以确信,宋院士是这类人中的佼佼者。“立大志”“保持思辨”“修养道德”……院士的话振聋发聩,慷慨激昂。
当晚,海德学子将所思所想汇聚成一场有关科技报国、留学报国的思想盛宴——“三问留学路,一心报国情”思政讲坛,以“为何而去、以何立身、归向何处”三大篇章叩问初心、锤炼本领、激荡情怀。
相信在未来,海德学子定能淬炼赤子之心,培育逐浪之志,拓宽国际视野,成长为胸怀蓝色梦想、堪当时代重任的优秀海洋人才。
院士介绍
宋微波,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原生生物学研究领域的领军专家,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海洋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所所长。于201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首届“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先后获“中国青年科学家奖”、全国劳模、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称号。
于1978年至1985年在山东海洋学院(今中国海洋大学)水产系就读,先后获学士、硕士学位;1985年7月留校任教至今;1986年至1989年于联邦德国波恩大学获博士学位。从德国回国后,创建原生动物学实验室,主要从事纤毛虫原生动物生物学研究,先后涉及海洋纤毛虫的分类学、细胞学、系统学等分支领域。带领中国的纤毛虫学研究从昔日的默默无闻,发展成为今天国际纤毛虫学研究最重要的中心之一。主持完成的成果先后获1项国家自然科学成果二等奖、4项教育部自然科学/科技进步成果一等奖以及1项国家海洋局科技进步成果一等奖。
文字丨管璇
初审丨冯韵潼 李卿源
二审丨管璇 王航宇 董佳明
终审丨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