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学丨林少华谈村上文学中的中国与中国人

发布者:赵亚囡

发布时间:2023-08-29

浏览次数:246

村上文学中的中国与中国人

      村上春树曾说过:“对我而言,‘中国’不是想写而刻意去想象,‘中国’是我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记号’。”

      在战后出生的日本作家中,村上春树可能是写中国和中国人最多的作家,从1979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且听风吟》到现在,他的作品中都或多或少地提及了中国。

      324日下午1330,通识教育中心与海德学院联合举办的通识教育讲座在海德学院中式厅进行,林少华教授通过《且听风吟》《1973年的弹子球》《寻羊冒险记》《去中国的小船》《刺杀骑士团长》等作品梳理其中的中国元素,为我们带来了题为“村上文学中的中国与中国人“的精彩演讲。

  

  

      《且听风吟》

      十几年前,据当时任东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藤井省三先生考证,村上春树动笔写下的第一句话就与中国有关,《且听风吟》——村上春树处女作,开篇第一句:“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章,如同不存在彻头彻尾的绝望。”藤井先生考证这句话中有鲁迅的影子,让人联想到鲁迅先生的散文《野草·希望》里面的那句诗:“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且听风吟》中也出现了一个名为杰的中国人,不仅如此,杰是贯穿村上春树青春三部曲《且听风吟》、《1973年的弹子球》和《寻羊冒险记》的唯一配角,三部曲中村上笔下“杰”这个中国人有三个特点:第一,非中国语境中的中国人,而是侨居日本的中国人;第二,说话幽默机智,不动声色;第三,体贴人而又与之保持距离。

      《去中国的小船》

      从书名就可知,中国与中国人在这里成为了主角。林少华教授在2003年初第一次见到村上春树先生时,就曾问过村上先生其作品中体现出的对中国人的好感的由来,村上先生表示他是在华侨众多的神户长大,父亲也时常讲起中国,他的短篇小说《去中国的小船》就是根据小时候在神户的时候的亲身体验写出来的。

      《去中国的小船》一书中三个中国人成为了主角:一位中国老师,一位中国女孩,主人公的高中同学,在前两个中国人身上我们可以体会到村上对中国人不同程度的愧疚感,或者说村上对中国人怀有的“原罪“意识,在第三个中国人身上感到的更是一种愧疚和不释然,林老师认为这应该也是村上对这三个中国人怀有的情感基调。

      《刺杀骑士团长》

      这部在2017年出版长篇小说,深入一步,秉笔直书南京大屠杀,以此鞭挞日本军国主义体质的恶,表现出村上坚定的历史认知。

      村上在此后接受采访时表示:历史,乃是之于一个国家的集体记忆,所以把它作为过去的东西忘掉或者偷梁换柱是非常错误的,必须从历史修正主义动向抗争下去,小说家所能做的固然有限,但是以故事这一形式抗争下去是可能的。村上也正是在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抗争着。

      在这篇小说中,村上明确承认他的父亲村上千秋曾是侵华日军。村上春树回忆,他的父亲向他讲起其所属部队虐杀中国俘虏兵的场面,那样的残忍画面在他的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深刻烙印。村上认为自己是侵华日军的后代,这显然是他在《悬崖冒险记》、《奇鸟形状录》、《刺杀骑士团长》等作品中不断表现这种历史性中国元素的一个驱动力。

      尾声

      讲座的最后,林教授总结道,村上作品中之所以出现这么多中国人、中国素材,较之出自通常意义上的所谓对华友好不友好之态,应该更和村上的成长环境和父亲影响有关,读书的时候与华侨学生接触的成长环境更多地促使成了青春三部曲等前期作品中在日中国人的出现,他父亲口中的二战侵华回忆则更多地促使他对中国人产生愧疚感和所谓“原罪”意识。



      讲座结束后,林教授与同学们进行了亲切互动与交流,林教授对村上春树文学作品的深刻剖析与理解让到场的师生获益匪浅,收获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