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学院组织开展师德师风专题教育

发布者:赵伟翔

发布时间:2025-06-30

浏览次数:10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弘扬教育家精神,激励广大教师以教育之力服务乡村振兴国家战略,6月27日上午,海德学院组织开展师德师风专题教育,邀请中国海洋大学博士生导师、食品科学学科带头人汪东风教授为全体教职工作题为《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躬耕乡村振兴》的专题报告。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及全体教职工参加学习。

报告中,汪东风教授从教育家精神的内涵出发,结合“四有”好老师标准,深刻阐释了新时代教师的使命与担当。他强调,教育家精神与“四有”好老师标准一脉相承,为教师成长提供了精神指引和实践路径。教师应坚定教育信念,提升师德修养,深耕专业素养,勇于改革创新,努力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和“经师”“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

随后,汪东风教授以自身在云南省绿春县六年定点帮扶的实践为例,生动展现了教育家精神在乡村振兴中的具体践行。作为中国海洋大学唯一自始至终参与绿春县帮扶的专家,他克服疫情和身体伤病等困难,18次深入云南边境,带领团队无偿捐赠发明专利、创新茶叶工艺、培训茶农3700余人次,培养出一批“带不走”的“土专家”,扶持建立起一批示范企业,帮助当地茶产业实现产值翻番,带动近5万群众增收致富。汪东风教授用实践充分展现了教育工作者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

报告尾声,汪东风教授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强调教师言行对学生成长的深远影响,呼吁全体教职工“先立德修身,再言传身教”,将教育家精神融入教育教学、科研服务全过程,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专题教育第二部分为师德师风典型案例警示教育。会议通过深入学习《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精神,重点解读师德考核“十项标准”和师德失范“十一条红线”,以及剖析高校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问题,为全体教职工敲响警钟。

通过本次专题学习,与会教师深受启发,纷纷表示要筑牢思想防线、严守师德底线,将教育家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教学科研中厚植家国情怀,在服务社会中践行教育使命。

汪东风,中国海洋大学博士生导师,食品科学学科带头人。先后主讲《食品化学》等课程9门,主持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及综合改革试点等项目22项,主讲及主编的《食品化学》获国家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一流本科课程、国际在线课程及精品教材,教学成果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三等奖多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近20项,科研成果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三等奖等多项,发表SCI及EI论文近200篇,出版中英文教材9本,获国内外发明专利11项,并先后获山东省高校及国家级教学名师、青岛市及山东省高教系统优秀共产党员、青岛市政府和国务院特殊津贴、教育部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等荣誉。



图片丨赵伟翔

文字丨管璇

编辑丨管璇

初审丨冯韵潼

二审丨管璇 占俊 张传芹

终审丨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