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学院成功举办“解码师生对话的双向奔赴”教师教学发展报告会

发布者:赵伟翔

发布时间:2025-03-31

浏览次数:10

3月27日,海德学院教学支持中心在行知楼西式报告厅联合举办解码师生对话的双向奔赴”教师教学发展报告会。报告会特邀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庄昀筠主讲,海德学院党委书记马宇虹,教学支持中心副主任姜永玲及来自学校15个院系的49位教师代表参加会议。

马宇虹在开场致辞中指出,在全球化浪潮的深刻影响下,培养国际胜任力突出的创新人才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任务。培养国际化创新人才,助力他们在国际舞台站稳脚跟传递中国最强音,是我们共同肩负的时代课题。海德学院作为学校对外交流合作的重要窗口和学校国际化教育教学桥头堡,始终致力于为学生搭建国际视野与创新能力并重的优质成长平台。马宇虹指出海德学院在课程共建师资共享学术合作文化互鉴等方面取得系列突破,人才培养成效显著,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学院和老师们的鼎力支持在教学支持中心的悉心指导和大力帮助下,学院策划并举办了系列报告会,目的是为广大教师搭建一个合作交流、共同探索的桥梁,共同海大学子全球胜任力培养出谋划策、启迪思维、拓展视野

随后,主讲人庄昀筠教授作报告。庄教授“新、心、行、信、形”五个方面展开,结合自身教学设计案例,生动解析教学创新的方式方法。她指出当下教学面临新学情新问题,教与学不同频导致学生专业认同感低,课堂参与感低,学习获得感低。她表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育人目标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力和全球胜任力。教师要向学生传递与世界相交,与时代相通的理念,要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自己的文化根源和世界观,扎根中国、融通中外、面向未来。她强调,教师要开放信息接收渠道,运用多元信息化手段,运用信息追踪循证教学方法,并且重视教学组织形式,教无定法,要根据内容灵活调整课程设计。庄教授提出的五大创新举措——重塑育人目标、改革教学内容、改善教学环境、回归快乐课堂、学情收集反馈,为破解教学困境,实现教学融通提供了系统解决方案。

此外,针对国际化人才培养,庄教授分享自身国际人才合作培养项目经验,强调内外协同模式:对内建立多部门联动服务机制,对外构建可持续国际合作网络。通过目标协同、优势互补、双向交流的合作策略,打造多元化、多层次、常态化的国际人才培养体系。

提问环节,庄教授就双语课程建设如何兼顾专业学习与语言学习与参会教师展开深度探讨。教学支持中心副主任姜永玲在总结发言时表示,中心将持续搭建高质量教学交流平台,为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提供助力,为学校实现培养更多胸怀蓝色梦想、堪当时代重任的优秀海洋人才战略目标提供支撑。

与会老师反响热烈,一致表示将积极开展教学创新实践,共同谱写我校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篇章。